文/杨志伟
走过65年人生岁月,由焕章最为自豪的有两件事:一是当了37年的中学教师,教过数以千计的学生,有的学生已成为国内外不同业界的佼佼者;二是坚持以文学为伴,写出了愈百万字的文学作品,成为科尔沁作家群中颇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走近由焕章,你就看到了“为人师表”的神圣与崇高,也看到了“以文化人”的纯净与美妙。
文学融骨血
年农历10月,由焕章出生于辽宁省北票市娄家店镇(原名汤沟乡)南四家子村,年随父母迁至内蒙古奈曼旗治安镇六号村生活。从此,由焕章再也没有离开过奈曼这片热土,他在这里读完高中后,先回乡务农3年,又当了3年镇文化站站长,年便考入通辽师范学校奈曼分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奈曼一中工作,最终在教师岗位上退休。
回头去看由焕章的文学之路,用“文学融骨血”来形容毫不为过。顺境或逆境,艰苦或舒适,无论生活给予由焕章怎样的境遇,他都对文学一往情深,不离不弃。他说,离开文学的生活如同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
文学融骨血,这是一个从懵懂到清晰,从喜欢到深爱的渐进过程。对由焕章而言,这个过程或许含有一点天分,但几个人的引领更是关键因素。
父亲让由焕章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文学的种子。
由焕章的父亲初中毕业,在北方农村同龄人中算得上“知识分子”。新中国成立后,由焕章的父亲被选录为国家干部,工作单位是辽宁省喀左县粮食局。然而,在干部“下放”的*策下,由焕章的父亲被“下放”成了农民。这一变故让由焕章的父亲倍受打击,性情大变,常年借酒消愁,与人交往稍有不顺便破口大骂,以此宣泄积郁心中的愁苦。
每年农历腊月为乡亲们写春联是由焕章的父亲最快乐的日子。这段时间,由焕章的父亲会特意刮了胡子,穿上一件比较体面的衣服,暴躁的脾气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总是乐呵呵地为乡亲们写春联,写完一副,乡亲们称赞着他,他脸上的笑容便愈发灿烂,说出的话也有了温度:“乡亲们还能求到咱什么?也就是一年到头写几副对子呗!”
父亲写春联时,还没上小学的由焕章总是站在父亲身旁看着,心里也生出几分对父亲的敬佩。一天晚上,父亲把由焕章叫到跟前,往日的大声喊叫也变得语重心长:“知道我为什么给你起‘由焕章’这个名字吗?人到什么时候都得有知识,爹不行了,你得好好学习,长大了做个能写文章的人,为我们由家改换门庭!”
由焕章点点头。父亲写春联的场景似乎变成了一颗文学的种子,就这样深深地埋在了由焕章幼小的心灵里。
由焕章背起书包上学了。从小学到高中,由焕章对语文课十分偏爱,上课,聚精会神听讲;下课,一丝不苟完成作业,还常常缠着老师问这儿问那儿。从写第一篇作文开始,由焕章就显现出了同学中少有的灵气,篇篇作文都得高分,十有八九被当成范文在课堂上诵读。由焕章的成绩换来了小学语文老师李明娇、初中、高中语文老师李振刚、石涛的青睐,这几位老师常常给由焕章吃“偏饭”,单独对他进行辅导,还把所有藏书借给他阅读,增加他的阅读量,感知文学的魅力。从上高中开始,由焕章不再局限于写好老师布置的作文,狂热地写起诗歌、小说来。在老师李振刚的指导下,他的诗歌《欢呼声浪震山河》被《奈曼文学》发表,引起了整个学校的轰动。一遍又一遍地捧读着这份刊物,由焕章喜悦、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当一名作家的目标更加清晰、坚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焕章深深知道这个道理。为了弥补自己基础知识的不足,由焕章在参加工作后报考了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系统地学习了大学课程,掌握了文学创作的理论与规律。
三更有梦书当枕。读书是由焕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每年都要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一些钱来买书、订阅文学期刊,每天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读书,可谓如醉如痴。“就着昏暗的煤油灯,我一口气读完了《江姐》”;“夜深人静,沏一杯茉莉花茶,翻几页书,让自身沐于书香、茶香之中”;“每次出差,我什么都可以忘带,唯独书不能忘带”……这是由焕章对自己读书的几段描写,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由焕章读过了超万册的书籍,《红楼梦》的每个章节都烂熟于心,大部分唐诗宋词也可倒背如流,一些多音字读起来更是极为准确。
文学融骨血,在由焕章的文学创作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由焕章不是专业作家,所有文学创作几乎都是在教书之外的业余时间完成的。这就意味着由焕章的付出要比专业作家多得多,但由焕章做到了教学、写作两不误。
由焕章退休前创作的文学作品基本都是在夜深人静的夜晚和节假日完成的。当别人进入梦乡或聚会畅饮的时候,由焕章便悄悄地坐到写字台前,进入了他的文学世界。一包香烟陪伴着思考,一杯浓茶驱赶着困倦之意,一支钢笔滴下满纸墨香。
为了有多一点的写作时间,由焕章几乎不参加文学以外的任何社会活动,不参加热闹的酒宴,对打麻将、玩嘴和之类的活动更是敬而远之。由焕章常说:“把喝酒、打麻将的时间用在写作上,就能多出几篇文章。”
结婚成家,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甚至连吃饭的碗筷都是借钱买来的。父母没给他一分钱,亲戚又无力帮助,伴随着两个儿子的出生,生活的重担一度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由焕章一刻也没有放弃文学创作。他一边张罗着盖起了三间新平房,又把大儿子培养成了硕士研究生;一边写出了几十万字的文学作品。不难想象,如果不是有对文学融入骨血般的热爱,由焕章肯定会被家庭的重担所压垮,更绝不会取得现在的文学成就。
心语成文章
由焕章能够熟练驾驭各种文学体裁的创作。他的文学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各种体裁均有涉猎,既写诗歌、小说、散文,也写电视剧、歌词、报告文学、杂文等,可谓文学创作的“杂家”;后一阶段,他弃“杂”从“专”,潜心散文的创作,终成为科尔沁文坛的散文大家之一。
由焕章对散文有着独特的理解。在他看来,小说是我说的世界,散文是说我的世界。一篇好的散文,应该给读者提供一定的情感含量、文化信息含量和哲学思考的含量,最终从我走向我们,在读者中产生巨大的共鸣。基于这样的理解与认识,由焕章听从自己的心音,把真情实感转化为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并形成了“小中见大,文蕴深厚,流畅清新,情思饱满”的独特风格。
小中见大由焕章在县城中学教了一辈子书,环视左右,都是一些小人物、小事情。这种生活阅历决定了由焕章的散文多为不起眼的小题材,没有大散文指点江山的磅礴气势。但这丝毫不影响由焕章散文的大寓意。他善于从小题材中开掘文化信息和哲学思考,让人看到气势不凡的悠久文明和家国情怀。
写家乡。自年随父母搬迁到奈曼旗后,由焕章在奈曼生活了60年。他对这片土地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这片土地火热的生活又给了他丰富的文学养料。所以,由焕章的很多散文是写家乡的,字里行间都表达着他对家乡的无限热爱。至年间,他走遍了奈曼的所有苏木乡镇,为每个苏木乡镇写了一篇散文。《固日班花柳韵》《*花塔拉风情》《八仙筒好地方》《心仪大沁他拉》……一篇篇散文从不同侧面写出了奈曼的风土人情、文化传承,更有荡气回肠的革命英烈和新时代决胜小康的崭新风貌。
写亲情。由焕章牢牢记着父母给予他和几个兄弟姐妹点点滴滴的爱。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母亲把一个月饼分成几份给孩子们吃该是多么伟大的母爱?!诸如此类的画面让由焕章写出了无价亲情。《母亲最后的天》《沉甸甸的母爱》《父亲在天堂可好》,从这些散文中,我们看到了父母对孩子们的爱,也看到了孩子对父母的爱,更看到了应该大力崇尚的中华传统美德。
由焕章“小中见大”的散文功力还体现在托物寓意上。翻阅由焕章的散文,一盏煤油灯、一棵老树、一块石头、一株野菊、一株玉米、一件*衣等等,都能成为他写作的题材,并从中开掘出意义重大的主题,或“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或“敬畏自然,保护生态”,或“坚守理想,点亮人生”,尽显文学的力量。
文蕴深厚作家的作品优劣在于有无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文化功底浅薄的作家任何时候注定写不出好的文学作品。得益于语文教师的职业修养和孜孜不倦的读书学习,由焕章的散文具有文蕴深厚的特点。读他的散文,你能看到遣词造句的精准,还有自自然然、恰到好处的古代典故、古代诗词的引用。《又见杏花》是由焕章创作的一篇仅为多字的短散文,就在这篇短散文中,他引用了古代四位诗人描写杏花的诗句,有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北周庚信的《杏花》:“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有唐代罗隐的《杏花》:“暖气潜催此地春,梅花已谢杏花新。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有宋代王安石的《北坡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做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这四首古诗如一颗颗亮丽的宝石镶嵌在去平顶山看杏花的描写中,给散文增添了文学的厚重。在散文《读书是一种享受》中,由焕章引用了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古》、李白的《送友人》、王维的《山居秋瞑》三首诗来表达不同地点、不同情形下读书的不同感受,让人在古诗营造的意境中领悟读书的乐趣与真谛。
情思饱满散文说我的世界,不是随波逐流,也不是遵命的迎合,而是从心出发,写真我,抒真情,立真思。
由焕章做到了这一点。他的散文每段叙述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每段描写都是自己的亲眼所见,每段议论都是自己心灵的感悟,这些真的东西就构成了通篇的真情实感,成为纯净的我的世界。
“跪在母亲的坟墓前,我从往事的回眸中抬起头来,泪水早已湿润了我的眼睛,与飘着的细雨融合在了一起。这时,我仍不愿意离开,我多想还能坐在母亲烧热的火炕上,倾听她生活的喜怒哀乐,那沉甸甸的母爱就流淌在她无数次亲切的唠叨里,弥足珍贵!”(《沉甸甸的母爱》)
这是一段多么饱满的感情!在跪祭和泪眼中真真切切表达了儿子对失去母亲的悲伤与思念!
“我们播撒的是感情的种子,无论是痛苦的燃烧,还是燃烧的痛苦,只要能照亮别人和自己,就都是快乐的。”(《追梦的路上》)
“读书既是一种文化营养,也是一种艺术享受,更是一种精神妙药。一个长期读书的人,会形成优雅淡定的心性,拥有清风明月的心境。”(《三更有梦书当枕》)
这是两段多么精彩的议论!字里行间处处闪烁着哲思的光芒!
流畅清新因为技术娴熟,由焕章的散文有着多种多样的结构方法。但无论运用哪种结构方法,他的散文语言都如同一眼旺泉里流出的涓涓细流,在百转千回中汇入大江大河,无比顺畅,又给人清新亮丽的感受。
“那时候,碾子是忙碌的,一年到头,一天到晚,乡村的上空似乎无时不在回响着碾子的‘吱咛’声。这一古老的几近于原始的生活工具,远远看去就像一件大型的石头玩具。人们推着碾杆一圈圈地转着,一圈圈地碾着,碾出的就是生活,转出的就是日子。她究竟在乡村转了多少载,唱了多少年?没人能说得清楚。”这是由焕章在散文《乡村的石头会唱歌》中对碾子的一段描述。读着这段文字,你就感受到了由焕章的散文语言的流畅与清新,产生一口气读完的念头,尽享散文之美。
墨香飘远方
天道酬勤。由焕章坚持文学创作40余年,取得了丰硕的文学成果。年至今,他先后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内蒙古远方出版社、团结出版社、华文出版社、沈阳出版社出版了诗集《雨季》,文学作品集《杨柳堆烟》《村庄记忆》《乡村情感》,散文集《人淡如菊》《岁月留痕》《雁叫西风》《故乡往事》《岁月静好》9本文学专著,另有多篇文学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地级新闻媒体和文学期刊播出、发表,并多次获奖。累计字数达多万字。年,电视小品《意外收获》先后在内蒙古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播出;年,电视单本剧《古柳》(与人合作)被搬上中央电视台;上世纪80年代,小说《名声》、小小说《躲请》、小说《狗祭》先后获得“华青杯”全国小小说报告文学征文大赛三等奖、内蒙古《草原》文学杂志社、《内蒙古日报》“建国四十周年征文”三等奖、“哲里木盟首届蒙汉文《哲里木艺术》创作有奖征文”二等奖;年4月,散文《假如》获《散文选刊》全国散文奖二等奖;年8月,歌词《我的家乡我的草原》获“中国音乐杯首届世纪华人原创歌曲邀请赛”银奖;年8月,散文《故乡往事》获由中国散文学会、《海外文摘》杂志社、《散文选刊》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全国文学笔会”二等奖,散文《那段油灯岁月》获由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散文学会写作中心、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办的“年全国散文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年获奈曼旗人民*府“文学艺术创作终身成就奖”。
年以来,由焕章先后加入通辽市作家协会、通辽市影视家协会、内蒙古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其艺术小传已载入《中国当代文学新星》词典和《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大型权威辞书。
如今,正在奈曼旗老年体协发挥“余热”的由焕章依然深深地爱着文学,用键盘敲击着一篇又一篇美丽的文学作品。他说,文学早已融入了我的骨血,我的生命里绝不能没有文学的陪伴!
原载:《通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