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03-:42陵城报
□高瑞海
座落在山东省德州市永馆路与临南路相接的糜镇村,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我的青少年时光都是在这里度过的。这里有太多的记忆永远地刻在了心坎里,让我终生难忘。那就先从老辈人那里听说的和曾经有文字记录的糜镇村的过去那些事说起。
糜镇村历史上曾隶属原德平(古平昌)县。年德平撤县后划归陵城区。据原《德平志·地理志》记载,糜镇,又称麋鹿镇,麋镇。之所以称作“糜”,有几种说法:一是当地群众长期以来为避繁就简,书写习惯口耳相传约定俗成而成;二是与当地曾生长一种叫“糜子”的作物有关;再就是据宋代广觉寺香火碑记载,就有“糜镇村”的称谓。此碑现镶嵌在颜真卿公园东侧的碑廊内,这也是长期以来沿用“糜镇”的主要原因。但笔者手中收藏有一幅年成立的中国第一家私营地印社——武昌地印社(解放后并入国家地质出版社)印行的《山东省明细地图》,该图显示德平县治下四大镇之一的是“麋镇”,而非“糜镇”。就是说直到清末民初,官方认定的仍然是“麋镇”!而之所以称作“麋鹿镇”或“麋镇”,肯定与当地曾经生存生长过的一种动物物种——麋鹿有关!据动物历史学家考证,中国是麋鹿的故乡。查《辞源》“麋”字解:我国汉代以前的*河中下游曾盛产麋鹿。这样的注解也是从古辞书《尔雅》,《说文》求证而来。而糜镇村也正地处*河中下游的冲击平原内,然而“麋鹿”虽原生于我国,但随着自然历史的沧桑变化,这个物种现已绝灭。现在中国公园中和公开声称麋鹿故乡的长江三角洲湿地里的麋鹿,均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麋鹿的故乡在哪里?显然仍是个谜!据年出版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史》一书考证,*河三角洲冲击平原内多处考古遗址挖掘中均发现有“四不象”的遗骨和化石出土,而“麋鹿”正是俗称的“四不象”。这就赋予了我的故乡糜镇村一种特有的历史含义和价值,即她的自然生态环境变化历史的地理标志性作用,她的名字本身就具备了古生物生存遗址的特点。她的文化写意应该是独一无二的!
从地形地貌上看,糜镇村分东西南北四条街,中间十字街为中心。中间高,四周低,整个村建立在一高阜之上。这样的地形,最有利的就是排水性能好,不像今天那样还得修排水管道,雨水沿着胡同和街道自然流走了。少年时,听老辈人说,雨下七七四十九天也淹不了糜镇街。什么缘故?因为糜镇村的先民们,从远古的洪荒年代,包括大禹治水的童话里,积存了赖以生存的智慧,聚高丘而居!看着洪水从村外呼啸肆虐而过,田里庄稼被无情淹没,但房屋仍在。家在人们就够坚强地活下去,等待着雨过天晴,洪水退去,再继续……像糜镇村这样的地形地貌,我国北方平原地带多有呈现,而且大多是古村落。对此考古历史学家已有定论。这与史书中《淮南子·齐俗训》记录的“禹之时,天下大雨,禹令民聚土积薪,择丘陵而处之。”完全一致!于是,我的故乡又具备了古人类生存遗址的特点!而且是最适宜人类生存的遗址。谁家没有青布瓦,谁家没有花棂窗。古屋深巷,前廊后店,街铺整齐,围墙高筑。利用有限空间,不浪费一寸土地,不破坏生态环境,木檐、木檩、芦苇,*泥巴土坯墙,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独具中国北方平原建筑特色。年由邓力群主编的《中国乡村建设》一书中指出这种北方的房子可与江南的竹木楼,西北地区的窖洞一样,带有典型的地域特色。这就是我的故乡。
从历史文化的积累沉淀上看,糜镇村自古以来就是集儒、佛、道三教文化相统一的鲜明例证。在这里,既有“仁、义、礼、智、信”的教化,又有善恶有报,生死轮回的佛家传说,也有“祸福相依,赖子背母”等的千年流传的孝道故事。而最有说服力的就是从隋唐以来历朝修建的古塔、古寺、古庙以及设在古寺里的古书院。
古塔,即建于初唐时期的由大将尉迟敬德监修的佛舍利塔。有七级浮图之说,据说站在塔顶,能看到二十里外的德平县城。可惜此塔已于抗日战争爆发后倒塌。笔者年少时曾见过埋在此塔底部的刻有建造此塔的工匠姓名和尉迟敬德监修字样的石碑,现已不知去向,但塔低的佛像(仅剩头部,现存于陵城区文博苑)和汉白玉荷花盆被镶砌在颜真卿公园的东侧花池里。古塔下就是古广觉寺。古塔古寺在明朝,就被定为德平县八大景之一,被称为古塔昏鸦。古塔古寺已不复存在,但从古《德平县志·艺文志》记载的古诗中,仍能窥见其昔日景况。
登广觉寺浮图明葛周玉
祗园有高塔,矗立浮云齐。
行空碍白日,霞绕东复西。
振衣盘道闲,步步凌云梯,
一登一回盻,摩挲碧琉璃。
眼开万虑豁,翛然发蒙翳。
俯视众山小,四围天亦低。
下闻咿呀声,都是高鸟啼。
忆昔岑南阳,手向慈恩携。
亦有李青莲,西灵独攀跻。
我来最高顶,搦管亦一题。
题罢起长啸,半空落虹霓。
蛟龙窟中藏,震动青青溪。
古塔昏鸦邑令周广等
其一
浮图耸处与云齐,舍利光寒入望迷,
风力渐消檐马静,明月迟迟夜乌啼,
数声惊噪残霞外,几度飞归积水西。
我欲凌空游八极,拟凭颠际作丹梯。
其二
崒嵂浮图碍紫霞,佛光闪烁动金鸦。
玉峰倒泻寒溪静,铁柱高悬碧落斜。
尘迹尚留麋鹿镇,劫灰已冷梦王家。
遥思昔日檀那盛,钟磬泠泠课法华。
其三
嵯峨古塔仰光华,隔院*昏噪昏鸦。
月牖低徊添黯淡,风铃宛转助喧哗。
数家站杵青灯灿,满树金茎瑞露加。
为向上方窥夜色,飘然物外现云霞。
另据《德平县志》载:唐朝诗人杜甫巡游济南,听说糜镇有舍利塔,前来观瞻,因中途偶感风寒而返。从而留下千古遗憾。
在这些古诗中,有的把古塔和古寺与长安的大雁塔和慈恩寺相比,并多处提到*昏和暮鸦。使笔者不禁想到了年少时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每到秋收过后的*昏遥望西边天地相结的地方,黑压压乌云一般,落下来竟是乌鸦遍野一片,真是平原上一大景观。岁月悠悠,后来这些黑色精灵竟然不知去向?或许像麋鹿一样遇到了生存的困难。实在想不出是什么理由让它们在古塔倒塌二十余年后仍然眷恋这片土地,最后依依不舍地悄然离去。如今,古塔固然倒掉,乌鸦不知去向,原来的麋鹿镇变为糜镇,麋鹿更是早已灭绝不复存在,那东方朔骑着麋鹿去长安朝见汉武帝的传说永远也找不到依据,而糜镇村也将从此从人们的视野中逝去。
除了古塔、古寺,糜镇村还曾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古庙群。由于古代封建思想影响和文化教育水平的限制,封建迷信盛行。神、仙、鬼、怪这些精灵,便成了人们的精神寄托和崇拜的偶像。如对阎王庙、土地庙、财神庙、药王庙、娘娘庙等的供奉就是鲜明写照。在村子的东南西北的田野里,还有不少大小高低不等的土台子(也叫浪山岗子),上面长满荆棘酸枣树。近年来据学者的研究发现,考证为古天象台,说这一带曾是古天文学家陆终的居住地——陆乡。这就更增添了糜镇村的历史的神秘色彩。
此外,糜镇村之所以千年不衰,以至形成北到天津卫直达京城,南到济南府的交通便利地位而闻名晋冀鲁,除了古塔、古寺、古庙等信仰的殿堂,还有每年的正月十五、三月三、十月初一的庙会,逢五排十大集,以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古秧歌和各种曲艺,杂耍等地方戏剧艺术等,剪纸、扎花、印花、绣花、木版年画等民间手工艺术,名目繁多的经营店铺,可以说是三教九流并存,七十二行都有,从而形成了糜镇村在周边地域独特的生活和生存方式。由于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也从古以来就不乏能工巧匠和仁人义士。凡此种种,笔者将陆续进行详细记述。希望了解和熟悉糜镇村古往今来的有识之士,不吝赐教,将不胜感谢!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