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这句提到的金步摇,是慕容鲜卑特有的一种冠饰,这种金属摇叶装饰源于西亚,3至5世纪在辽西地区特别流行,成为三燕文化的显著特征。
“龙城春秋——三燕文化考古成果展”正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在这个展览上就可以看到花树状金步摇、金步摇冠等文物,通过这些文物去了解慕容鲜卑和三燕文化。
本次展览是国内首次举办的以“三燕文化”为主题的考古成果展。本次展出文物共计余件套,包括金器、玻璃器、铜器、铁器、陶器等,除花树状金步摇、金步摇冠、鸭形玻璃注、蝉纹金珰等器物外,还首次展出了辽宁省博物馆藏朝阳袁台子前燕壁画墓、北燕冯素弗墓的壁画摹本。同时,通过大量的文字与图片,将慕容鲜卑的源流、三燕文化特点、考古研究成果等进行了详尽的阐释。
三燕是指东晋十六国时期(公元年—公元年),鲜卑慕容氏在北方建立的前燕、后燕、北燕三个地方*权,先后近百年之久。
前燕、后燕、北燕均以龙城为都城或陪都,因此龙城又被称为“三燕古都”。辽宁正是三燕文化的主要分布区。
慕容鲜卑是继东胡之后,最早兴起在长城内外的强大部族,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以及在西北的吐谷浑等多个*权,鲜卑化汉人冯跋等在后燕基础上建立了北燕,在中古时代的中国北方多民族国家形成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前燕、后燕、北燕均曾建都于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辽宁正是三燕文化的主要分布区。三燕文化是以慕容鲜卑文化传统为主体,吸收融合周边地区其他民族多种文化因素,尤其是中原汉文化因素而形成的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考古学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以分裂动荡而著名的东晋十六国时期,各民族不断发展、融合,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慕容鲜卑以其传奇性的经历在中国北方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甲骑具装
魏晋十六国时期*权割据、战乱频仍,重装骑兵开始出现,三燕的甲胄和马具,形成一套完整的甲骑具装,在诸多战争中发挥了作用。作为中原与朝鲜半岛诸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这一时期三燕马具和甲胄经高句丽传入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对东亚地区的马具和甲胄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六国前燕铁兜鍪
北票市南八家乡喇嘛洞墓地出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十六国前燕北燕铁矛金碟刀柄
北票市南八家乡喇嘛洞墓地出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北票西官营子冯素弗墓出土(辽宁省博物馆藏)
十六国前燕鎏金铜双马镫
北票房身8号墓出土(朝阳博物馆藏)
十六国前燕鎏金铜鞍桥包片
北票房身8号墓出土(朝阳博物馆藏)
十六国前燕鎏金缀管铜摇叶饰铜当卢
朝阳县十二台乡砖厂出土(朝阳博物馆藏)
北票市房身北沟8号墓出土(朝阳博物馆藏)
东晋“大吉利,宜牛马”铭小铜钟
北票章吉营子乡西沟村出土(朝阳博物馆藏)
十六国前燕圆形方座镂空铜銮铃
朝阳博物馆藏
十六国前燕鎏金镂空铜寄生
北票市南八家乡喇嘛洞墓地出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十六国前燕鎏金十字形铜镳
朝阳县十二台乡砖厂出土(朝阳博物馆藏)
十六国前燕鎏金铜銮镳
北票市南八家乡喇嘛洞墓地出土(北票市博物馆藏)
十六国鎏金铜马具
北票章吉营子乡西沟村出土(朝阳博物馆藏)
十六国铜鎏金翼型片
北票章吉营子乡西沟村出土(朝阳博物馆藏)
十六国前燕银带扣
朝阳袁台子壁画墓出土(朝阳博物馆藏)
十六国鎏金铜杏叶
北票章吉营子乡西沟村出土(朝阳博物馆藏)
十六国前燕鎏金缀泡套管摇叶伞状座单叶步摇
北票市南八家乡喇嘛洞墓地出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北票市博物馆藏)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