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经郄穴多治血证,如手太阴肺经的郄穴孔最治咳血,足厥阴肝经的郄穴中都治崩漏。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颈项痛取足少阳胆经郄穴外丘,胃脘疼痛取足阳明胃经郄穴梁丘等。此外,郄穴还有诊断作用,当某脏腑发生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十六郄穴在人体的分布以及功用:
1、足太阴脾经之郄穴--地机穴
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地机穴,可治疗腹胀、腹疼,泄泻,这个穴位按压时间要长些。
2、手太阴肺经郄穴--孔最穴
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该穴具有清热凉血之功,善治血证,主治咯血、呕血、便血等出血疾患,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
3、手阳明大肠经郄穴--温溜穴
在屈肘时,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
该穴可治疗急性疼痛,有清热解*,泻火消肿,祛瘀止痛之功,主治咽喉肿痛,面肿等。《甲乙经》:喉痹不能言,温溜及曲池主之。两者还共同具有祛风湿,利关节,通经络,止痹痛之功,用以治疗上肢不遂,肘臂痛等。
4、足阳明胃经郄穴--粱丘穴
取该穴时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3寸。
急性胃痛可取胃经上的梁丘穴,该穴是足阳明脉气深聚之处,故有理气和胃止痛之功,主治胃痛,胃肠痉挛等症。
5、手少阴心经郄穴--阴郄穴
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它负责手少阴心经与胃的交通,可以疏通心经与胃之间经络的堵塞。平时经常按压此穴还可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
6、手太阳小肠经郄穴--养老穴
位于人体的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缘中。
该穴具充养阳气之功效,可主治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等症。养老穴对治疗青春痘或熬夜引起的面部小泡有特效,对眼睛疲劳也有奇效。
7、膀胱经郄穴--金门穴
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该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主表,故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之功,主治腰痛,外踝痛,下肢痹痛等。
8、肾经郄穴--水泉穴
位于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凹陷处。
听水泉穴这个名字,就能了解到,它是能够使尿液通畅的穴位,尿液通畅,体内的*素就能顺利的排除,其功能就在于专门消水肿,治疗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就是刚上完厕所,两分钟后又想上,每次就尿一点,这是典型的肾气不足。水泉穴是郄穴,郄穴都治急性病,什么是肾经上的急性病呢?比如说急性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前列腺痛症这些方面的问题,每天也要坚持按揉水泉穴。
9、手厥阴心包经郄穴--郄门穴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心脏病突然发作,就马上取心包经上的急救穴郄门穴。
郄门穴穴位比较深,按摩时要力气大些。按这个穴一定要用大拇指按住,然后手腕转动,才能揉到,配合按摩内关穴。
10、三焦经郄穴--会宗穴
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穴尺侧,尺骨的桡侧缘。
该穴具有吸湿降浊的功效。可治疗耳聋,痫证,上肢肌肤痛等症。
11、胆经郄穴--外丘穴
位于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穴。
胆囊疼痛了就快按外丘穴,该穴有传递风气的作用,可治疗颈项强痛,胸胁痛等症。
12、足厥阴肝经郄穴--中都穴
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该穴具有清肝泻热,凉血之功,可治疗急性肝炎、膝关节炎、子宫出血、疝气等疾病。
13、阴跷脉郄穴--交信穴
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太溪穴直上2寸,复溜穴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该穴有外散寒冷水湿的功效。可主治月经不调,崩漏,阴挺,泄泻,大便难,五淋,疝气,阴痒,泻痢赤白,膝、股、内廉痛等症状。
14、阳维脉郄穴--阳交穴
在下肢外踝尖上7寸处。
此穴能疏肝利胆、通经活血、定惊安神、治胸肋胀痛、癫狂、膝股痛等。
15、阴维脉郄穴--筑宾穴
筑宾穴在内踝上5寸,是补肾不可或缺的穴位。
筑宾穴的主要功效是清热利湿、化痰安神、理气止痛。在人体内,*素最喜欢生长在有湿、淤血、痰浊多的地方,而筑宾穴就是一个去*要穴。
16、阳跷脉郄穴--跗阳穴
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该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有吸热化湿之功效。主治头痛、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等症。
从上述十六郗穴各自的主治范围可以看出:
(1)阴经郄穴多治血证
(2)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