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乡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带领海丰村拔掉穷根,摘掉穷帽,就是我的梦想与追求”。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小康路上,孙欢始终是初心不改、情怀永驻,奔跑不息、追梦前行。
年,孙欢加入*组织,在村民们眼中,他踏实肯干、头脑灵活、善良忠厚,年3月,32岁的他,被群众推选为村支部书记。任职以来,他一直秉承着“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的原则,用真情投入工作,用真心融入群众,真正地把这片热土当作展示青春、实现价值的舞台,扛起了家乡父老过上好日子的重任。
几年前,村部年久失修、破旧不堪,连个开会的地方也没有;村里的一条公路坑洼不平,一到雨季,村民们的农货根本卖不出去;村集体不但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和积累,还欠下了很多外债……
面对种种困难,孙欢从建强基层组织、改善基础设施入手,抓住“美丽乡村”工程试点的有利契机,在工期紧又没有配套资金的情况下,他自掏腰包为村里垫付了10多万元的工程材料款,并出动自家的铲车和翻斗车无偿参与施工,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里,建起了多平方米的新村部、一条长3.2公里的水泥路和4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同时,实施美化、绿化和亮化工程,在村路两侧安装了65盏路灯,配置20个垃圾箱,栽植乔灌木余株。文化广场上喷泉、长廊、文化墙、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每当华灯初上,忙碌了一天的村民卸下一身的疲惫,在这里跳舞、唱歌,孩子们也在这里嬉戏,诉说着新农村的幸福。
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孙欢常苦思冥想。年,他牢牢抓住北票市建设“四区两基地”的契机,多次到上级部门积极争取农业产业园项目,起早贪黑做群众工作,最终流转土地亩,建起了栋大棚。农业产业园投产达效后,将优先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同时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分红元,也能使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进而实现了贫困户及其他农户就业增收、贫困户分红增收、村集体产业增收。一个产业兴旺的新农村雏形日益显现。一个个强村富民之举又开始在孙欢的筹谋下,由蓝图变为美丽的现实画卷。
年初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孙欢沉着应对,迅速行动,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全面开展拉网式排查,实行排查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大力宣传引导,发放《温馨提示》《倡议书》等余份宣传资料;对处于潜伏期内人员采取不少于14天的居家医学观察隔离措施,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协助采购生活物品。设立2处卡口,24小时值宿,无证一律不准出入,做到严控、严防和严管。正是孙欢落实联防联控*策,形成了*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齐心协力战疫情的良好局面。
年孙欢与群众一道打造了北票首个“扶贫微农场”,流转土地20亩,划分个“标准菜园”,对外出租和采摘,所得收入惠及到本村所有贫困户。年建设亩扶贫果园,种植食用杏、早金酥梨等品种,为了最大程度发挥土地价值,在林下种植谷子亩。
年孙欢将微农场扩大至55亩,蔬菜种植品种发展到30余个。贫困户除年底可获得-元分红外,同时每年为50余名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每户每年还可获得多元的收入。在扶贫果园又补植梨树杏树棵。通过“支部主导、社会参与、贫困户务工”的运作模式,让土地收入实现最大化,创新了脱贫思路,拓宽了脱贫渠道。
孙欢意识到,贫困户增收渠道拓宽了,但也不能助长“懒汉”气焰,为转变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他坚持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在全村开展“志智双扶奔小康---扶贫超市”活动,围绕环境整治、道德建设、遵纪守法、配合工作、主动脱贫5大方面14项开展评比考核,每月满分为分,可到扶贫超市兑换等值50元的物品,形成了“比、学、赶、超”脱贫的良好氛围。
如今,海丰村贫困户的脱贫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大部分耕地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合作化经营,农民从繁重的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纷纷搞起了运输业和养殖业,收入连年增加,不仅顺利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还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来源:朝阳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