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世代以草原为家,曾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辽宁省朝阳市北票下府蒙古营乡中心府村,是原满清时期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忠信府所在地。公元年,成吉思汗直系后裔第二十八孙,蒙古民族著名的文学家尹湛纳希就出生在这里。
尹湛纳希像东土默特的历史
土默特部落源于北元中兴之主达延汗时期。达延汗统一蒙古高原后,摒弃了元朝旧官制,废除了异姓封建主担任的太师、丞相等官职,只允许异姓封建主担当普通官员而不能世袭爵位,并且还没有领地。达延汗将蒙古高原重新划分为左右六万户,左翼三万户由察哈尔部、兀良哈部、喀尔喀部组成;右翼三万户由鄂尔多斯部、土默特部、永谢布部组成。达延汗与其长子直接掌管左翼三万户,汗廷驻扎于察哈尔万户;右翼三万户由其三子以济农(副汗)身份代替蒙古大汗掌管,驻扎于鄂尔多斯万户。其中达延汗的第三子阿尔苏博罗特统领右翼土默特万户,阿尔苏博罗特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俺达汗的父亲。
蒙古草原俺达汗继承土默特万户以后,势力迅速壮大,逐渐控制了右翼三万户及甘肃、青海等地。达赉逊库登汗率察哈尔万户和喀尔喀左翼首领虎喇哈赤、科尔沁左翼首领奎蒙克部众越过大兴安岭南下瓜分兀良哈三卫的时候,南部的朵颜兀良哈没有归附蒙古大汗达赉逊库登汗,而是投靠了右翼的俺达汗。俺达汗为了管理归附的朵颜兀哈良部,派自己的长子辛爱黄台吉携其子孙及部分土默特部众,从土默川地区迁到了今天的辽西朝阳、阜新一带。
清朝初年,清廷正式在辽西地区设立了土默特右翼旗、土默特左翼旗、喀喇沁右翼旗、喀喇沁中翼旗、喀喇沁左翼旗,五旗会盟于土默特右旗境内的卓索图(今辽宁省北票市境内)境内,故称卓索图盟。卓索图盟五旗属于漠南蒙古六盟中唯一的异姓同牧,除土默特右翼旗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外,其余四旗均是成吉思汗功臣者勒蔑的后裔。为了有所区别,一般将辽西的土默特部称为东土默特,而将内蒙古西部土默川地区的土默特部称为归化城土默特。
蒙古族的“曹雪芹”
尹湛纳希出生于道光十七年(公元),他的父亲旺亲巴勒文武兼备,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将领。他身挂佩剑,顶戴花翎,曾任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协理台吉,人称“将军协理”。他曾奉命统领本旗蒙古兵亲赴渤海海防前线,在抗英斗争中立下战功,受到朝廷嘉奖。
北票市惠宁寺尹湛纳希的父亲和几个哥哥还是当时的诗人、作家。尹湛纳希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学会了蒙、汉、藏、满、梵等文字。尹湛纳希还曾游历国内的多处名胜古迹,其中包括内蒙古的一些盟旗,这使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对于民风民情,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所以尹湛纳希的作品至今仍然受到蒙古族人民的推崇和喜欢。其作品《大元盛世青史演义》、《一层楼》、《泣江亭》、《红云楼》因其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深受读者重视,现已经翻译为汉、日、俄等多种文字。他还将《红楼梦》和《中庸》译成蒙文,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继承、发扬光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尹湛纳希的作品,由于深受曹雪芹《红楼梦》的影响,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写作技艺上,都有着明显的痕迹。所以有学者把尹湛纳希称为:“蒙古族的曹雪芹”。
金丹道教起义
尹湛纳希生活的时代,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宁,清廷更加腐败无能,列强入侵,中国从封建社会转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前文提到,卓索图盟是异姓同牧,这里不仅有成分复杂的蒙古人,因临近辽中、辽东,也很相当数量的汉人及满族人。特别是清朝末年,中央政府无力扭转财政上出现的严重亏空,只好在东北地区推行新政,对牧民的游牧之地进行放垦,造成大量的山东人、河北人入关垦荒。最初,移居牧区的汉人为了生存,只好依附于蒙古贵族。蒙古人的一些地痞流氓之流,经常随意闯入汉人家庭中索要“保护费”。这些垦荒者为了不受蒙古人的欺侮,在一个叫杨悦春的发起下,今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境内组织了金丹道教。
北票市惠宁寺杨悦春原为敖汉贝子府的武师,还通晓医术。当时,敖汉部境内的大黑山里埋有康熙皇帝嫁给翁牛特部和喀喇沁部王爷的两位公主,作为蒙古王爷坟茔之地,不准任何人进山砍柴。金丹道教教徒齐宝山的弟弟私自进山砍柴,被敖汉贝子府发现。贝子府的衙役将他绑到树上示众,又用树梗插入到他的肛门,毒打致死。又恰逢此时金丹道教首领杨悦春和李国珍租赁贝子府的地被铲掉,金丹道教与敖汉贝子府的矛盾日益严重。
不仅如此,敖汉贝子府王爷达克沁,有勇无谋,自恃是蒙古贵族,又是当时昭乌达盟盟长,一向是作威作福,暴虐无道,导致境内的很多汉人都投奔到了金丹道教门下,这样就慢慢变成了民族歧视和仇怨。
于是,公元年秋,金丹道教首领杨悦春借此机会揭竿而起,高举“灭清扫胡”的口号,带领上千人教徒冲进贝子府,整个王府除了王爷达克沁三子色丹巴勒朱尔因去盛京办事和达克沁孙子德色赖托布从后门跑掉,包括达克沁王爷、福晋、格格在内,王府上下,无一幸免,全被起义军杀死。之后,难解心头之恨的金丹道教教徒,又冲到王府祖坟,毁掘了公主陵墓。
不久,起义军就席卷了今天内蒙古赤峰及朝阳、阜新、锦州等地,见到蒙古人就杀,见到蒙古房子就烧,丝毫不管这些蒙古人是不是跟他们一样,也是受封建地主压迫的最底层劳苦大众。为此,蒙古民众恐慌达到高潮,纷纷向北逃亡到了科尔沁草原,所以,在今天内蒙古的通辽、兴安盟等地有很多的蒙古人都自称,来自一百多年前的朝阳、阜新一带。
忠信府旧址已经淹没于北票白石水库金丹道教起义大军打到土默特右旗的时候,尹湛纳希正在忠信府创作父亲未经完成的遗作《大元盛世青史演义》。尹湛纳希为了保命,只好扮成汉人模样逃出了忠信府。接着,起义军不由分说就烧毁了忠信府这座庄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王府珍藏的很多古籍、善本及手稿被焚烧殆尽,尹湛纳希看到后,痛心疾首,却又无可奈何。
奋笔疾书成巨著
尹湛纳希为了完成《大元盛世青史演义》,毅然告别大凌河畔,来到小凌河畔,带领着家人来到了今天辽宁锦州古城西门外的药王庙(即大觉寺,已毁,旧址在今锦州市公安局北部)继续创作。尹湛纳希历经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大元盛世青史演义》。第二年(即公元年)春,这位伟大的蒙古族文学巨星黯然陨落,年仅55岁。尹湛纳希的家人遵照其生前的遗愿,将他的尸骨从锦州又运回到了家乡,把他葬到了离忠信府东北方向十多里的毛盖图(今北票市红石硷乡蓝旗营村)。
尹湛纳希墓《大元盛世青史演义》(汉译本:《元朝开国演义》)是尹湛纳希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在书中对蒙古高原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其将领、部属倾注了满腔热情,描绘了成吉思汗率诸将领统一各部的英雄业绩。它是继《蒙古秘史》、《史集》之后,详细描写成吉思汗及其部落的最重要作品,尹湛纳希因而被称为“漠南神笔”。
著名蒙古族作家萨仁图娅在《尹湛纳希》一书曾这样评价他:成吉思汗挥动“上帝的神鞭”空前的东征西讨,从政治、军事、民族心理上深深地影响了欧洲。年之后,一代文豪尹湛纳希以大笔代长矛,开蒙古族文学创作之先河,他是蒙古族文学创作的先驱,他是蒙古族的又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
参考文献:
1、《尹湛纳希》(作者:萨仁图娅)
2、《元朝开国演义》(《大元盛世青史演义》的汉译本,译者:黑勒、丁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