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辽宁历史燕国的北长城
TUhjnbcbe - 2023/8/14 19:34:00

大家好,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辽宁历史。燕国所修的长城有南北两道,南线长城主要是防齐国的,其北线长城则是秦开拓疆东北之后修筑用来防东胡和箕子朝鲜的。关于其北线长城的年代,前面已经说过,大体上与设五郡是同时的,即燕昭王时期。《战国策》记载,赵惠文王的名将赵奢后来逃到燕国做了燕国上谷郡的太守,时间正是燕昭王时期。关于燕北线长城的起止和走向,《史记·匈奴列传》记西起造阳,东至襄平。但造阳到底在什么地方,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清末舆地学家杨守敬认为造阳是今长城的独石口,从独石口到张家口连成一线就是上谷郡的北界;齐绍南认为造阳在开平的小兴州;李文信先生则认为从今独石口到滦河源一带属造阳。

《史记·奴列传》集解引韦昭语:“造阳,地名,在上谷。”正义:“上谷郡今妫州。”妫州为今河北省怀来县。新中国建立后,考古工作者通过多次实地调查,发现燕的北长城的实际情况与文献记载略有出入和更为复杂。燕的北长城的西端与赵国长城相接,起于内蒙古的兴和县,然后逶迤于张北与赤城之间,经洁源县北,入多伦诺尔,东历土城沟、万胜永,进入丰宁县境。复东行,在围场县边墙村南跨越西路嘎河,一路向东,蜿蜒于丛山峻岭之中经实地调查,发现在今内蒙古赤峰市附近有南北两道古长城,调查者称之为“赤北长城”和“赤南长城”。赤北长城沿赤峰市北的英金河北岸筑造,为东西走向,西起木家营子乡,东经东方红乡、石家店乡、水地乡,东人安庆沟乡。

赤南长城的基本走向是,西经河北围场县境,东入内蒙古喀喇沁旗,然后经赤峰市南美丽河乡进入辽宁建平县,经建平县北部的外贸种羊、场、老官地乡、热水乡、烧锅营子乡、二十家子乡,然后东入内蒙古敖汉旗。赤北长城和赤南长城大体上呈平行方向,两者之间南北相距50公里,这一段长城东西各长约公里年,辽宁的考古工作者又对阜新市以东的燕长城遗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在朝阳、阜新、沈阳、铁岭、抚顺、本溪、丹东等地都有了新的发现,并且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燕的北长城在赤峰、朝阳、阜新等地均为两道,两者南北相距数十公里至百公里不等,可称之为“内线长城”和“外线长城”。

内线长城即以前调查的赤南长城,外线长城就是赤北长城。这些发现说明,战国时燕国的势力曾两次东扩,内线长城是秦开破东胡后所筑,而外线长城则是燕国第二次东扩时修筑的长城,其外线长城后来被秦汉所沿用。“秦汉之长城,大体皆因燕之旧筑也。”燕的内线长城在辽西大致的走向是经建平县进入内蒙古敖汉旗,从敖汉旗进入北票市境内经北票生金沟村北沟,越忙牛河,在于寺附近进入阜新境,经阜新的嘎岔沟、胡头沟、南昌营子等地再向东延伸。外线长城的走向则是经内蒙古赤峰市北的五黑岔、蜘蛛山和敖汉旗的白塔子、喇嘛板,过奈曼旗的土城子、善堡营子及北票的台吉营子、六合等地。

然后经库伦旗东南,在平安地附近入阜新境,再经新的套土营子、牡牛西洼、夏杖子等地向东延伸。大体上说,内线长城经阜新、彰武、法库,抵开原,然后折向东南,经抚顺东、本溪东,东行至宽甸,跨鸭绿江,止于朝鲜半岛的北部博川郡。外线长城则跨过辽河后一路北上,沿东辽河南岸一路东行,然后东南折,止于朝鲜半岛的“东碣石山”,即秦长城的终点。已有学者根据最新调查的资料绘出了燕内、外线长城的走向示意草图燕的内线长城延伸到朝鲜半岛的一段,其遗迹现在也被发现,这就是被朝鲜考古学界所称的大宁江长城。大宁江长城的遗迹是朝鲜社会科学考古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年4月调查时发现的。

长城的基址位于大宁江及其支流昌城江的东岸。这段长城的走向,南起朝鲜平安北道博川郡的中南里,向北经博川郡的元南里、宁边郡的古城里、秦川郡的龙兴里、东仓郡的鹤峰里等,直到东仓郡的新安里,共经4个郡13个里,长达公里。朝鲜方面在调查报告中说,当地朝鲜老百姓一直称大宁江长城为万里长城。我国学者根据朝鲜方面的报告,参考诸多史料记载和我国境内长城遗迹的发现,认为大宁江长城的北段正好与鸭绿江以西的宽甸县境内发现的战国长城遗迹相接,“确信它是当年燕国北长城的最东段”确切地说,大宁江长城应是燕北长城内线的最东段长城燕的北长城。

仅就辽宁境内发现的遗迹来看,修筑得十分坚固,工程浩大,气势宏伟,突出表现了它作为*事防御工事的特点。其城墙的构筑,多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有石筑、土筑和利用天然屏障略加修理的山险墙等几种墙体。一般石筑城墙的结构是,两侧利用大石块垒砌,中间填以乱石或沙砾。墙基一般宽三四米,最宽者可达六七米,顶宽一至二米,墙高三四米。土筑的城墙为掘土夯筑,一般在北侧挖掘壕沟取土,在南侧筑城墙。墙基宽五六米,高三四米。这种城墙一般都建在缺乏石材的平坦地段。还有的地段城墙墙基用石块垒砌,上部以土夯筑而成。有的地段不但筑有主墙,还建有副墙。

利用天然屏障略加修理的山险墙,一般都在两山之间或险要的悬崖之处,以石块堵塞山口或悬崖缺口。还有的墙段是于山势险要之处挖掘壕沟,两端再接以城墙。沿主体城墙按一定的距离分别建有烽火台、障城,而且都建在长城的南侧,突出了长城的*事防御功能特点。烽火台一般为圆形或方形土台,如建平县羊草沟台址,直接构筑在长城线上,土台的北墙与长城相连,地势较高。台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38米、东西宽46米,门开在南侧,台址的地表散布着许多陶片,器型有泥质灰陶罐、豆、盆、瓮等,显然是当时驻防者的生活器皿。障是沿长城线南侧所说的小型城堡,规模比烽火台大,如建平马连沟障址,北距长城线1公里,基址东西46米,南北53米,略呈长方形。

这座小城傍山而筑,地表散布着许多陶片、残铁器等。城是沿长城所筑的驻*城堡,规模比障址为大。如内蒙古赤峰东城子遗址,位于长城南米处,城址平面亦为长方形,东西宽米,南北长米。城墙基宽15米,顶宽4米,为夯土板筑。城内还套有一个米见方的小城。在建平县境内的长城沿线发现两座城址,一是“土城子”遗址。这座小城位于建平县烧锅营子乡蝙蝠山西山根,坐落在长城线北约米处。城址平面为方形,保存较好。边长米,城墙基宽6米,残高11.5米。南墙偏西设一城门,宽约5米,在南墙偏东有一圆形台基,周长70米,高2米,夯土筑成,应该是敌楼基址,类似瞭望塔之类的建筑。

城内地表散布大量的泥质灰陶片和绳纹瓦片等遗物。另一座城址平面呈方形,边长米,墙基宽8米,四面城墙均为夯筑,城门设在南墙中部,城内西部有一长方形建筑台基遗迹。城内地表发现大量泥质灰陶片和瓦片等。根据以上的发现证明,当时燕北长城沿线的台、障、城都有*队驻防,扼守长城险要以监视北部游牧部族的活动。在长城沿线许多遗址里发现的泥质灰陶器、绳纹瓦、铁器等遗物,其形制都具有明显战国时期文化的特点。如绳纹瓦有板瓦、筒瓦、圆形或半圆形瓦当等,特别是带有兽面纹的瓦当,具有典型战国燕文化的特点,其图案与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发现的建筑构件图案完全相同。大型泥质灰陶瓮、罐、盆豆等,也都属于战国时期的遗物。

文章到这就告一段落了,大家如果喜欢小编的文章请转发且评论哦!感谢阅读!

1
查看完整版本: 辽宁历史燕国的北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