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凡,年生,湖南湘潭人。年北京地质学校毕业,年从辽宁省地质局特招入伍,退休前任原沈阳*区司令部工程科研设计院副院长兼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一级,少将*衔,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荣获金质学雷锋荣誉章。
3月3日,在学雷锋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龙凡来到抚顺雷锋小学,为孩子们亲授“开学第一课”。他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可爱的“龙爷爷”,是学生们最喜爱的校外辅导员。77岁的他戎装裹身,精神矍铄,讲起雷锋和自己学雷锋的故事,丝毫不显疲惫。
《雷锋日记》的激励
在龙凡的书房中,多年来地质勘探的资料、数不清的荣誉证书、各类书籍等被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在书架的中央最醒目的位置,一尊雷锋塑像被放在那里。除此之外,收藏夹中十多个泛*的日记本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虽然有的已经破旧磨边,却也被仔细地保存着。
从年至今,龙凡一直用写日记的方式来续写奋斗岁月、传承雷锋精神。
在第一本日记本的扉页上,记者看到了龙凡59年前端端正正的笔迹:青春啊,永远是最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年,龙凡的第一本日记本的扉页
“这句雷锋的名言激励我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也将继续伴随我走完整个人生。”龙凡笑着回忆,“写下这句话的那一天是年6月23日,那一刻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向雷锋那样,让自己的一生永葆革命青春。”龙凡出生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在北京长大,父亲是中科院研究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部反映地质勘探队员野外工作生活的记录影片《深山探宝》,被地质队员那种不畏艰险、为国探矿找水的情景深深地感染着。于是,龙凡产生了一个想法:从高中退学转到地质学校去,将来也当一名勘探队员。虽然父母和老师极力反对,但他还是凭借着坚韧的毅力,走上了这条曲折蜿蜒的道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一名探索地球的科学事业的高级工程师,并被世人誉为“大漠龙王”。
荒野为伴像雷锋那样为人民服务
野外生活,日晒雨淋,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全班半数以上的学生纷纷退学,想到未来就要与荒郊野岭为伴,龙凡的心里也打起了退堂鼓,就在此时,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龙凡内心的希望之光再次被点燃了。
在地质学校毕业后,龙凡放弃了北京工作机会,主动要求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为祖国建功立业。与水为缘,以水作舟,就这样过去了9年的时间,年,29岁的龙凡作为地质物探专业人才从地方特招入伍,成为了一名*人,来到新组建的水文地质普查部队,奔赴内蒙古昭乌达盟。
“我决心像雷锋一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
年,61岁的龙凡在昆仑高原。
“我曾在翁牛特旗大沙漠中险些被大风沙掩埋;曾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上差点被历史上罕见的暴风雪吞没;曾在生命禁区的喀喇昆仑高原,因强烈的高原反应,险些‘光荣’而去;曾因野外工作过度疲劳,患了罕见的脑神经疾病,差点变成植物人;曾因患重症肝炎,仍坚持野外勘测,医院报了‘病危’;曾因复杂地形条件下野外勘查中的多次车祸而险些丧生……”在龙凡几十年的勘探生涯中,这样的经历不胜枚举,他将每一次找水打井,当成一次科研攻关来完成。
“年3月4日,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愿在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静的日子里度过一生’,我做到了。”
研究地下水的埋藏和分布规律和探测其它矿产资源一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解决常规探测仪器陈旧的问题,龙凡结合带领团队,刻苦攻关。“我研制出来的仪器设备被誉称为‘地球彩超仪’‘大地CT机’,连续三届蝉联全国发明金奖,我研制的仪器代表国家参加第九十五届巴黎国际博览会,获金奖。”龙凡欣慰地翻看着自己的奖项。
一口井救活一个村。“韩家湾是高氟病的重灾区,那里的老百姓常年饮用高氟水,轻者牙齿变*,重者骨骼变形,更严重的是丧失劳动能力,瘫痪在床。我跟村民们保证,只要有1%的希望,我就会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让老百姓喝上香甜的水。”龙凡的话语坚定有力,仿佛推开了一扇春天的大门。“当我带领勘察组来到村里时,看到的第一个场面是,每口井旁都排着长长的队伍,老乡们用绳子系着孩子放到井底,用瓢一点一点地掏出那浑浊的泥汤水,好半天才能打上一小桶,日久天长,井台上的石头都被磨出一道道深沟。”龙凡回忆道,“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口井深度达到米,我们打出的第一口就是甜水井,在场的老百姓无不欢呼雀跃,其中一个老爷子直接拿着碗过去,舀上来满满的一碗水,一饮而尽。他激动地告诉我说‘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这么痛快饮水’。”
年,沈阳桃仙机场荒山子发射台建成后,工作、生活用水并无着落。在龙凡确定了位置后,钻井部队探测到第5天时,一股清泉喷射而出。由此,“荒山”变“宝山”,附近还成立了矿泉水厂。
扶贫帮困像雷锋那样坚持
“年至今,除了数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之外,我与十余个贫困孩子结成了帮扶对子,不仅是从经济上对他们进行帮助,更重要的是从精神上激励他们,永远发光发热,像雷锋同志那样做人做事。”提到他帮助的孩子,龙凡笑容亲切,“关于捐助的数额,我记不清了,除了帮忙交学费以外,每年为孩子们买书和杂志的书籍要大概要花掉一个月的工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李福龙,他来自朝阳北票市的一个贫困山村,家庭困难加辍学让他原本的生活不堪重负,直到我从扶贫名册上看到他的名字。最终,李福龙不负众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解放*理工大学并以博士学位毕业,成为国家栋梁、*队优秀的技术人才。”龙凡骄傲地笑了。
龙凡说:“年3月7日,雷锋在日记中写道‘多多给予别人,不要计较个人得失’,我做到了。”
“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作为在沈阳生活、工作多年的一位老兵,要为沈阳的建设和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龙凡坚定地说,“沈阳是一座英雄城市,弘扬雷锋精神就是最好的诠释。”
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斗转星移,移不走雷锋的*灵,岁月流逝,逝不去我们的满腔热忱。合上日记本,龙凡庄严地行了一个*礼。#沈阳英雄城#
沈报全媒体记者:李禹墨